向着“最好的时代”不断求索丨回望中国纪录片的2019

2020.1.15

中国纪录片正在以主流化内涵、年轻化表达、多渠道盈利、多平台跨越为关键突破点,向着“最好的时代”不断求索。

作者:张延利(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兼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

站在2020年初,回望201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坚实足迹,知来路,明去处。

2019年,中国纪录片紧紧抓住时代脉搏、深刻反映现实,每一帧都是最真实的生活;2019年,纪录片产业化特色更加显著,讲述的故事有了更多观众去听、去看;2019年,纪录片电视频道在创新中寻突破、视频网站“百花齐放”,媒介融合不仅是挑战,更是纪录片崛起的机遇。

虽然题材内容需要继续深耕、盈利模式还需升级、纪录电影依然遇冷,但从2019年可以看到中国纪录片正在以主流化内涵、年轻化表达、多渠道盈利、多平台跨越为关键突破点,向着“最好的时代”不断求索。

为时代而颂,为现实而歌,优势与短板并存

2019年,纪录片支持政策在创作、播出、人才、合作等方面持续深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上力度不减,“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培训班推动纪录片从业人员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站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要时刻,总局统筹一批聚焦党史国史军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优秀纪录片出现在荧屏,让纪录片充分发挥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记录新时代新征程的作用。

2019年,国产纪录片继续在题材内容上深耕,既能够基调高昂地表现重大主题、讲述“大时代”,也能够镜头向下聚焦现实中的微光,找寻“小切口”,在光影变换之中勾勒出社会发展轨迹。

这一年,纪录片继续发挥“国家相册”的作用与担当,回顾历史、聚焦当下,在重要时刻澎湃着观众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将主旋律掷地有声地奏响。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走在大路上》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主线贯穿七十载岁月,汇成奋斗之壮丽诗篇;《淮海战役启示录》从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切入,再现解放全中国之不易;《在影像里重逢》则以“老影像”延续历史的温度,见证民族今天的发展;看新时代新气象,《大阅兵2019》《世界上最大的生日庆典》聚焦今日之中国,将2019阅兵盛况以及各民族、各领域民众共同为祖国庆生的同心聚力呈现到荧屏中。

《青年强中国强》关注青年群体的奋斗故事,从年轻的面庞中看民族未来之景象;《激荡中国》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看待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史,寻找解读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重走来时路》在对一个普通文化工作者张国勤两次踏上长征路经历的记录中,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不论“看过去”还是“论今朝”,2019年纪录片在辉煌时刻中浸润,不但找寻到更具影响力的表现形式,而且愈发沉淀出主流化气质,用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回应时代精神。

这一年,纪录片继续躬身向大地,在社会发展宏图之下聚焦日常生活细微之处,从一座城市、一组家庭乃至个体中寻到“烟火气”,从“烟火气”中归结社会现实之关切。《航拍中国》继续从空中鸟瞰大地,将华夏热土的壮美山河一一呈现;《城市24小时》记录着城市生活中的每一时刻,让平凡岗位的奋斗身影、平凡生活的情感牵挂熠熠生辉;《他乡的童年》聚焦子女教育这一实际问题,从其他国家的不同情况中反观中国教育得失;《传承》第三季继续探寻华夏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古老传统如何在青年一代焕发全新活力。

《人间世》聚焦医疗行业的真实故事,探讨医患关系与生命意义;《我们的动物邻居》用镜头捕捉钢筋混凝土之外,动物的栖息之所,再谈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中国喜事》呈现6位不同人物在不同阶段的状态,以“小欢喜”记录“大中国”。此外,《稻米之路》的“一粒米”,《生命之盐》的“一颗盐”,《天下徽商》的“一位徽商”,《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的“一种植物”,让细小的微光折射出人类历史的前进脉络。2019年,国产纪录片作品层出,也在热闹之中找到了维持长久生命力的源泉——不断打磨现实题材、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创新。

当我们将回望的视角继续推向纵深,不难发现,国内纪录片发展的亮点与待发力点在这一年中显得同样突出。一方面,美食类纪录片在2019年再掀热潮,中国纪录片从“舌尖”系列走来,“美食”这一元素便持续为纪录片注入活力与生命力。这一点在视频平台的体现尤为突出:优酷平台推出的《大地私宴》聚焦自然赐予的极致飨宴,腾讯视频推出的《早餐中国》《奶奶最懂得》旨在探寻“原味”、找寻家的记忆与温度,《水果传》第二季继续打造绚丽活泼的水果盛宴……以饕餮联结生活、情感、自然,美食成为年度亮点。

与此同时,科技类纪录片的发展依旧在探索之中。2018年的《创新中国》纪录片让“中国智造”完美亮相后,2019年的中国首部8K网络纪录片《你好AI》全面展现人工智能的魅力,科技感和人文关怀并重;《手术两百年》从我国医学科学历史入手,展现世界人道主义光辉,引发热烈反响;《大数据时代》看大数据技术对政府治理、民生服务、未来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与改变。

但将目光放至全球,从腾讯视频引入的《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优酷、美国国家地理、云集将来的《被点亮的星球》的高热度来看,国产科技类纪录片依旧面临着国内产出不足与观众高居不下的观看热情之间的矛盾;相比BBC、Discovery、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等海外平台科技类纪录片创作水准,国产科技纪实影像走向成熟依旧任重道远。

迈向产业化,扩大社会效益,聚中国故事之合力

2019年,纪录片不仅在打磨优势内容方面的表现令人欣喜,在线上线下的盈利渠道也更为通畅,向着纪录片产业化不断迈进。

随着移动终端和视频网站不断兴起,影视作品的盈利模式不再拘泥于版权价值的一次性买卖,关注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是纪录片更为长久的盈利之道。过去一年,纪录片行业盈利微薄的局面出现扭转之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纪录片”的呼声渐起。

这一年,我们看到优酷和中央新影集团合作推出的《古墓派》,节目品质优良和用户锁定精准让制作方在3个月内收益突破百万;我们看到爱奇艺平台《彩色新中国》单集以20万买入,两天内收入便可达到40万;我们看到央视网和中国纪录片网“秧纪录”智能大屏院线正式发布,利用本身超过2亿用户的平台资源以及整合自身、纪录片行业的内容资源,让大屏端观看纪录片从免费到付费继而获得收益,反哺纪录片制作者,开创了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从线下实体发展来看,纪录片衍生产业开发依旧在摸索前行。《水果传》第二季让各种水果热度攀升的同时,联手微店Park在线下开设自由果酒厂,将线上热度引入线下盈利。

内容品质的打磨固然重要,但适应传播生态、创新传播方式更是这个时代给予纪录片行业的命题。纪录片的传播热度能够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价值的走高,还有社会效益的增强,纪录影像要将这个时代“中国故事”带给更多国内外观众。

2019年,城市系列纪录片的价值不断被挖掘,纪录片成为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历史文化呈现的重要方式。纵览这一年中以城市为题的纪实影像,从《城门几丈高》《大上海》《金城兰州》《河西走廊之嘉峪关》以及“遇见梅州”短视频大赛等作品中不难发现:在主打城市牌的影像里,更多的是各地政府投资、支持的身影;在这里,出售版权的盈利追求被弱化,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与影响力的社会效益追求变得格外突出。不仅如此,此类作品还天然地拥有固定收视群体,“老家”“故乡”等字眼更能直击观众心底的柔软与涟漪。政府的需求与支持、观众心中的乡愁共同发力,让城市类纪录片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亮点与特色,也将华夏大地每个角落的发展展现给更多的观众,汇聚起共筑中国梦的前进力量。

2019年,纪录片带着“中国故事”走出去依旧在路上。纪录片的国际传播与合作开始走向深入,对外合作被引入到中国奋进发展的大步伐中。中外合作模式下,五洲中心推出的纪录片《佳节》以国际视角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盛况与魅力;《做客中国》让外国人讲述他们所看到的中国乡村的“脱贫攻坚战”;《世界上最大的生日庆典》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况,以国际合作的话语体系讲述13亿中国人共同为祖国庆生的动人瞬间;《光阴的故事——万里为邻》作为《光阴的故事》系列纪录片的第五部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使命,这是献给中匈建交70周年的一份温情礼物,通过主持人杜劳伊·巴尔巴纳的视角,带观众重拾那些潜藏在历史之中的动人故事;《我们的男孩》以一名被异国护士无私救助的中国男孩为切入点,从两国普通百姓的深厚情谊突显邦交情谊。“中国故事”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让中外合作拥有更多可能,让海外传播走得更远。

“多屏幕”成趋势,“大银幕”突破难,多平台持续融合

2019年,媒介融合势不可挡,纪录片的播出平台也在不断适应调整,迎接更好的时代。传统电视平台正在联手新媒体、打造新风格,视频网站更是“各显神通”将自身优势发挥到纪录片当中;相比之下,纪录电影走入商业院线依旧起色不大,多平台的不同表现需要沉淀融合,才能将让多平台资源找到最优组合。

从传统的纪录片电视频道来看,央视正在为纪录片谋划全新播出格局。央视纪录频道总监梁红介绍,纪录频道在2019年迎来全面改版,设立“故事中国”板块增强社会现实题材和人文特色;在增强原创、追求年轻化以及“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中国价值,全球视野”等定位下,改版更大的亮点在于拥抱互联网,主打融媒体短纪录片的《9视频》和《微9》时段上线,打造风格化新纪录片形态。其中,《9视频》推出的《夏日绿皮车》便是以绿皮车上与人“攀谈”的新视角,展现大多数普通人的旅途故事与生活情感。

央视四套的《国家记忆》栏目在三年的时间中,坚持“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触摸历史温度、展现重要事件,2019年持续为地方和部委等机构制作了《潮起海之南》《红色堡垒》《教育强国》《为了人民健康》等主旋律作品。不仅如此,《国家记忆》致力于让“大主题”适应新媒体,在融媒体传播有所作为,开通抖音账号获得了1000多万用户关注、上亿的点赞量。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中国影像方志》计划以数千集的大体量见证中国梦的实现;《探索发现》栏目历久弥新,持续解读中国历史文化。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成立,进一步提升海派纪录片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湖南金鹰纪实频道推出纪录片《国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聚焦国歌主题,牵动中华儿女爱国情。江苏广电局发起的江苏百人纪录片扶持计划,使得江苏纪录片创作进步显著。

新媒体平台方面,多家视频平台努力探寻纪录片的新角度、新价值,为纪录片拓展出更大空间。2019年,优酷在题材内容上守正创新,作为互联网平台首度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年度国产纪录片优秀播出机构,进一步确立了主流媒体平台的重要价值。腾讯视频以脚踏实地关照现实和仰望星空探索新知双管齐下,将美食类纪录片的优势不断放大,也将热度高涨的国外科技大片引入,在“年轻态”方向上不断前行。

爱奇艺纪录片在“视频形式”满足用户需求之外,致力于实现文化价值传承与商业价值的双赢。芒果TV发挥拥有广大年轻受众的优势,以《功夫学徒》《石榴花开》《我的青春在丝路》等纪实影像进行价值引领,将主旋律植入更多年轻人心中。而以弹幕、“二次元”等为特色,受众年轻化突出的B站,不断延长自己的纪录片产业链条,除了能助力《守护解放西》等“走红”之外,从联合出品、主投自制到直接投资,正在深入纪录片内容制作上游。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芒果TV、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联合出品,将跨平台的优势落向实处,让主旋律创作和新媒体平台交融碰撞。

同时应该看到,2019年纪录电影院线发展之路依旧不平坦,《变化中的中国》《尺八》《零零后》等纪录片走入院线,依旧无法收获预期票房成绩。近年来,走向院线的纪录电影不曾间断,题材从历史、人文、科技、美食不一而足,纪录电影目前无法在院线有所建树的原因或许不在于题材内容的缺失,而是规模化的受众市场依旧发育不足。在当前,相较故事片,纪录电影的内容更加深沉、需要思考,就现阶段而言,纪录电影的大小屏付费观看或许更符合当前的受众观看偏好。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2019年的中国纪录片有特色、有突破也有感动,虽然走出“小众”、力求“出圈”任重而道远,但站在2020年初回望这份答卷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纪录片的2020能够砥砺奋进再出发。

编辑 | 叶晨玮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