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点赞《激荡中国》

2019.9.27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巴九灵新媒体、深圳卫视、优酷、第一财经和云集将来联合出品,云集将来、第一财经制作的20集大型纪录片《激荡中国》正在热播。

纪录片在600分钟的篇幅内,具体生动地勾勒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激荡历程。全片以经济发展为叙事主线,提纲挈领,贴近当下。以故事串联为叙事方法,将宏大主题寓于具体表达,平实、生动而充满力量,也让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真实可感。

《激荡中国》:具象再现发展历程,生动呈现时代精神

作者:鲍楠

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作为总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网络原创节目目录”的入选作品,纪录片《激荡中国》生动勾勒了新中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激荡历程。近期,该片在深圳卫视、优酷等平台播出,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引发了网民的共鸣,为营造国庆良好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经济发展为叙事主线,提纲挈领讲述社会变迁

《激荡中国》总时长约600分钟,对纪录片来说体量不能算小,但相对于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篇幅却仍有限。要尽量成就纪录片的品质,就要对呈现的内容有所取舍,选取当下更值得讲述的故事讲清楚、讲精彩。

《激荡中国》以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两部作品《激荡三十年》和《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为主要参考框架,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全片表现的主体,既抓住了过去几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也因临近当下、贴近生活,引发受众共鸣。

这样的设置也使得主创团队的长处得以发挥。将吴晓波两部作品中已经广受读者认可的分析观察与深圳卫视、第一财经等机构的历史影像资料,以及财经报道素材,经由专业化的纪录片制作,有机融入作品之中,保证了全片在历史认知和视听呈现上的专业水准。

该片采取了编年与主题相结合的编排方法。首集串联70年来几代人的故事,第二集回顾1978年的改革春雷。随后的内容,则大致以时间为序,以主题为纲,分别呈现了几十年来民营企业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资本市场发展、房地产市场发展、互联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发展(以高铁和摩天大楼为代表)等多个方面。

不同领域的横向铺开,共同构成了经济发展的概貌。围绕经济发展这条主线,纪录片同时展示了制度变革、技术创新与民生改善等多个侧面,构成了层次更为丰富的社会变迁图景。

在讲述每个主题时,《激荡中国》从改革发端处落笔,并一直延伸至当下。例如,在讲述对外开放的《打开国门》一集中,全片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出现首家肯德基餐厅和可口可乐进入中国的故事开始,一直谈到2018年的首届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以习近平主席的原声“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点题,展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之下的中国态度。

以故事串联为手法,具象再现发展历程

讲故事是纪录片制作中的常见手法。新中国70年来的发展历程,自带历史感、年代感,用面向大众的纪录片表现这一历程,故事化的讲述手法是将宏大叙事具象化的不二之选。

讲故事的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如何在深入表达主题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激荡中国》参照了《激荡三十年》等书籍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视听内容的传播特点调整优化,呈现出专业而不失生动、亲和而不失格局的整体面貌。

《激荡中国》每集内容的主体是由亲历者、见证者、观察者口述,与影像资料结合而形成的具体故事,全片访谈物超过200位。故事之间,借用简练的旁白勾连出时代背景和意义,结合每集片头主持人的观点点题,从而形成完整的叙述。

在介绍改革开放初期的《关键一招》一集没有用过多篇幅从真理标准讨论、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事件切入,而是从一张机票、一纸契约、一包瓜子等故事讲起,通过首批公派留学生的选拔外派、小岗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验以及年广九“傻子瓜子”的热销进行连缀,向观众呈现了国门初开、计划经济坚冰初融的图景。

《激荡中国》选择的故事,有些是大历史叙述所不能绕过的,还有些是制作者精挑细选的,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和传奇色彩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往往能以小见大,自带观赏性。

例如,在介绍零售业变革时,纪录片选取了郑州亚细亚商场的兴衰故事。1989年,国营商业仍一统天下,脸难看、事难办,亚细亚商场借助现场演出、鞠躬问候、售后配送等一系列顾客至上的服务,使其成为了国营企业中的重要存在。

通过影像资料,让今天的观众也可以直观感受亚细亚商场当年是如何风光无两:商场中的客流密度堪比如今黄金周的热门景区。然而,亚细亚的传奇却未能延续很多年,很快便在异地扩张时遭遇了困境,因为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逐渐成为了零售行业的共识。亚细亚商场由盛转衰的历程,侧面反映的是行业改革的速度。

此外,《激动中国》中还有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这些故事因其亲和力让观众切身感受到大时代的心跳与每一位你我他的关联。例如,在讲述住房改革时,介绍上海市民季斌的故事:1994年,季斌因为婚期临近,迫切需要一套独立住房,但手中的存款却不够。适逢上海刚刚推出公积金贷款服务,季斌成为了首批贷款用户。季斌的经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了城镇家庭再熟悉不过的故事。

人物形象真实可感,生动呈现时代精神

过去几十年里祖国风云激荡的发展历程,处处体现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荡中国》在讲述一个个变革故事的同时,也成功完成了对故事中主人公的描写,构成了颇具代表性的时代人物群像。

他们当中,有心系人民、思虑深远,在重大转折关口敢于担当的决策者;有情系祖国、刚毅果决,在改革重要节点归国奉献的海外游子;有嗅觉敏锐、注重实干,在改革探索期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有敢打敢拼、永不服输,在商海中摸爬滚打跌倒重来的创业者;有争分夺秒、勇攀高峰,在科技攻关和重大工程中矢志创新的知识分子和建设者等。

全片对每一位人物的描写,往往是寥寥数笔的关键细节勾勒,即便如此,也能让人物形象跃然屏幕。例如在介绍深圳特区建设时,纪录片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主动向中央建言、建设蛇口工业区并担任负责人的袁庚,面对外界关于特区是“租界经济”的一些声音,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前往视察时,特地在工业区门口竖起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醒目标语,并在汇报工作时专门向邓小平同志询问:“不知这个提法对不对”。现场一百多人顿时屏住了呼吸,只见邓小平同志短促有力地回答:“很好,很好。”这样一个细节,没有刻意渲染、反复堆砌,却力道千钧,生动刻画出了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革命家形象和袁庚锐意进取的改革先锋形象。

《激荡中国》中的人物之所以充满力量,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的内在精神魅力,即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这部纪录片的可贵之处,就是对焦这些挺立潮头的人物,运用专业的视听表达,让人物身上的时代精神得以生动呈现,真实可感。

用影像回顾新中国壮丽70年,方法有很多种,《激荡中国》围绕节目的风格定位和制作团队的优势特点,走出了自己的路径,也因此获得了网民的广泛认可,弹幕中不乏“我一个90后看得热泪盈眶”“这样的节目应该让更多人看看”等评论。

当前,在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制作传播方的热情参与下,网络视听平台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宣传报道上氛围热烈,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强劲。《激荡中国》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节目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样本。